 |
|
評茶查項目大致可分為外觀(形狀.色澤)、湯質(水色、香氣、滋味)及葉底等,
各項審查標準因茶類不同而異。 |
|
外觀的審查:包括審視茶葉的外形、條索、色澤、芽尖白毫及副茶或雜夾等。 |
|
水色的審查:乃視茶湯的顏色及湯液是否明亮具油光或混濁晦暗等。 |
|
香氣的審查:包括判別香之種類、高低、強弱、清濁、純雜以及是否帶油臭、
焦味、煙味、菁臭味、霉味等其他異味。 |
|
滋味係審查:茶湯之濃稠、淡薄、甘醇、苦澀及活性、刺激性、收斂性等。 |
|
葉底係審視:茶葉開湯後茶渣之色澤.葉面展開度.葉片及芽尖是否完整無破碎。並可做為判別茶菁原料品種,老嫩,均一性及發酵程度是否適當之參考。 |
|
|
 |
取樣、編密碼 |
|
由茶農交茶之22台斤中,抽取具代表性茶葉1斤(600公克),均分三包當作初審
、複審及展售比對用。 |
|
|
|
|
|
|
|
 |
|
|
 |
秤取茶量 |
|
從200公克評審茶樣中,秤取3公克,作品質鑒定分級用。 |
|
|
|
|
|
|
|
 |
|
|
 |
沖泡 |
|
將3公克的茶葉放入審茶杯(容量150c.c.)
, 以沸騰之開水沖泡(溫度100℃),計時6分鐘後 ,將茶湯倒入審茶碗,作為湯質品評;茶渣留於杯底,供香氣及葉底之審查。 |
|
|
|
 |
|
|
 |
開湯 |
|
茶湯倒出後6分鐘(待溫度降至40∼42℃時)先審查香氣及葉底
,再品評滋味。 |
|
|
|
|
|
|
|
 |
|
|
 |
審外觀 |
|
檢視茶葉之外形、條索、色澤、白毫芽尖、均勻度等。 |
|
|
|
|
|
|
|
 |
|
|
 |
觀水色 |
|
審視茶湯之色澤、明亮度、透澈度及純淨度。 |
|
|
|
|
|
|
|
 |
|
|
 |
聞香氣
|
|
辦別香氣之類型、高低、清純度、持久性;以及是否帶有菁、陳、雜、焦等之缺點。 |
|
|
|
|
|
|
|
 |
|
|
 |
評滋味 |
|
待茶湯溫度降至 40∼42℃
時,審視茶湯的甘、甜、苦、澀之濃淡、清爽、甘醇、活性、刺激性、收斂性、持久性及喉韻、生津等。 |
|
|
|
|
|
|
|
 |
|
|
 |
觀葉底 |
|
可由茶渣之色澤、質地、老嫩、開展度、均一性等,探討茶葉之品種、生長環境、發酵程度、加工製作過程,以及貯存是否得宜。 |
|
|
|
|
|
|
|
 |
|
|
 |
評定等級
|
|
經評審後,將茶葉評定為A、B、C、D等級次,記錄存檔,並重複審查。 |
|
|
|
|
|
|
|
 |
|
 |
 |
等級包裝 |
|
評審完畢後,公開核對明碼與密碼,公佈評審成績,依評審之等級由大會統一包裝。 |
|
|
|
|
|
|
|
 |
|
|